01
国家数据局:将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推出平台企业典型投资案例,支持平台企业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作用。
02
工信部:持续开展数据中心、通信基站等重点领域节能监察和节能诊断服务,加快先进节能技术装备产品推广应用,强化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及经验推广,持续推动信息通信行业节能降碳与绿色发展。
03
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蒙徽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试点扩面工作。会议指出,要进一步深刻认识推进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牢牢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运用好武汉、襄阳、宜昌等第一批试点城市的经验做法,推动第二批试点城市扎实做好城市信息模型(CIM)、“一标三实”(标准地址、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建设等基础工作,为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经济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04
突破性发展北斗产业2023年四季度工作推进会议在武汉举行,宁咏强调,要强化招商引资,全面夯实世界级产业集群发展根基,着重招引一批头部企业,认真谋划一批引擎项目,着力引进一批高端人才,以高质量招商引资推动北斗产业突破性发展。要加快规模应用,加强北斗核心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抓好终端行业准入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多方筹措北斗应用资金,积极争取国家示范应用或扩展场景应用试点示范,力争北斗规模应用走在全国前列。
05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发布关于部署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设试点的通知。通知要求,在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推荐基础上,部决定在1个区域、16个省份、29个城市、1个区(县)部署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设试点工作(试点期至2025年),探索、引领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转型,推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和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
06
近日,国务院印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计划》明确,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比2020年下降1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1%以内;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总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10%以上。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PM2.5浓度分别下降20%、15%,长三角地区PM2.5浓度总体达标,北京市控制在32微克/立方米以内。
07
近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加快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建设的意见》。《意见》明确,到2027年,全国港口和航道基础设施数字化、生产运营管理和对外服务智慧化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国际枢纽海港10万吨级及以上集装箱、散货码头和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等内河高等级航道基本建成智能感知网。建设和改造一批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和干散货码头。全面提升港口主要作业单证电子化率。加快内河电子航道图建设,基本实现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航道通航建筑物联合调度,全面提升内河高等级航道公共信息服务智慧化水平。
01
2023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会议提到,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数字孪生、新型网络等关键技术,推动装备、软件、网络等“成组连线”集成创新,打造更多先进适用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
02
国家超算广州中心发布新一代国产超级计算系统“天河星逸”,在通用CPU计算能力、网络能力、存储能力以及应用服务能力等多方面较“天河二号”实现倍增,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以及大数据分析等多种应用场景的需求,进一步提升该中心的多领域应用服务能力。
03
12月10日,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连发三条重磅报道,在重要版位、重要栏目,集中聚焦湖北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点赞新型工业化的“湖北样本”。作为全国工业大省,湖北正借助高端化升级、数智化赋能、绿色化转型,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制造强国高地,为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提供坚实支撑。
04
最新数据显示,北斗在国内导航地图领域实现主用地位,北斗定位服务每天被使用超过3600亿次。北斗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稳健,已形成芯片、模块、天线、板卡等完整型谱,软件、算法等完全自主研制,国产芯片出货量实现超亿级规模。前不久,北斗系统正式加入国际民航组织标准,成为全球民航通用的卫星导航系统。截至目前,北斗产品已在全球半数以上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
05
我国有关重要行业领域使用的境外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存在搜集外传地理信息数据的情况,部分数据重要敏感,甚至涉及国家秘密,对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针对上述情况,国家安全机关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地理信息数据安全风险专项排查治理,指导、协助涉事单位开展清查整改,及时消除重大数据窃密、泄密等安全隐患。
06
近日,黄石市不动产登记领域“区块链”应用项目通过省专家组验收,黄石市成为湖北省自然资源系统首个应用区块链实现登记信息上链的市州。
07
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与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签署《绿色数字航运走廊合作备忘录》,推进天津与新加坡绿色数字航运走廊建设。双方积极推进实现在新加坡和天津提供低碳和零碳排放燃料,以及燃料加注基础设施建设,以共同加快航运业的脱碳;在数字化航运走廊方面加强合作交流,加快推进全球化标准的制定和解决方案的应用,推进实现高效的港口停靠、货物流动及数字化升级。